close


台灣出口的兩大危機

 

8月出口衰退14.6%,中國成為台灣出口衰退的最大來源,其中包含來自紅色供應鏈的衝擊。新台幣昨天貶破33元兌1美元,行政院也在討論如何鞏固台灣五大產業,無疑地,如何促進競爭力、挽救出口頹勢成了當前最重要的議題。但全球這一波貿易結構的轉變,讓這次出口的挽救有些難為。

 

首先是貿易成長銳減,世界銀行相當關心這個現象。以前,估測台灣出口成長可用簡單的方法,全球貿易成長會比全球經濟成長高,台灣的貿易成長又會比全球貿易成長高。於是看到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公布全球經濟預測時,就大致可以判斷台灣的出口成長趨勢。現在,全球貿易成長並沒有明顯高於全球經濟成長,而台灣的貿易成長又未必高於全球成長。

 

主計總處8月發布預測時,引用國際貨幣基金估測明年全球貿易成長在4%以上,而估測台灣的貿易成長不到4%,其中出口成長估4.01%。

 

趨勢變調有兩大原因,第一,貿易由全球化轉向區域化,轉變的關鍵在於區域內自由貿易協定(FTA)的大量簽署,使區域內貿易往來的障礙降低,帶動區域內貿易成長。台灣簽的FTA太少,卡不進區域貿易架構中。

 

第二,產業聚落化,也就是當地供應鏈發展。金融海嘯造成大量失業,促使各國創造在地就業,發展在地產業聚落替代進口。今年以來媒體上一直提到的紅色供應鏈就是這種現象,不只中國大陸,美國和德國也都在強化國內的製造業。

 

政府常拿南韓出口也不好來說明台灣出口衰退的正常,其實兩者還是有別,韓國出口到大陸的,很多是終端產品,打的是大陸內需市場,例如韓國的汽車、三星的產品,大陸雖說經濟不好,畢竟還有6%以上的經濟成長;台灣出口到大陸的,很多是中間產品,加工、組裝後再出口,也就是說,大陸出口有一部分是台灣的出口,大陸很多產品出口到新興市場,新興市場的經濟更為疲弱,大陸出口疲弱,台灣也跟著不好。今年台灣經濟成長淪落保一,南韓尚能保二。

 

其次,是紅色供應鏈的崛起。紅色供應鏈不只要注意大陸產業在地化而已,還要注意到其全球化的趨勢。

 

中國大陸強調「走出去」已有些成果,前幾年人民幣強,全球資產價格很低,中國大陸透過國家的支持,在全球買進很多資產,包括農礦資源、包括技術。至於成果有多大?目前的資訊尚難評估,有人認為成果豐碩,有人認為堪慮,不管如何,這個趨勢是值得我們擔心。

 

前面提到過,台灣製造業以代工為主,而紅色全球供應鏈中並沒有台灣太大的角色。大陸走出去主要走到歐洲去,這跟歐洲和美國對華政策有關,歐洲採取合作態度,同意技術給大陸,以便未來產品能接軌賣到大陸去,而美國只不過想打開大陸市場而已。可以發現,大陸發展低碳城市、智慧城市很多採歐規,台灣完全沒有著力點。

 

也因為如此,台灣任何短期救出口措施的效果恐怕都不易符合期望。個人建議,政府應該去思維鬆綁創造新產業,教育部、衛福部都可以從產業角度出發,考慮讓教育、醫療也能是事業、也能營利。總之,救經濟不是經濟部、財政部和央行的事,應該跨部會動起來。

 


(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劉孟俊口述,記者徐碧華採訪整理)2015-09-24 03:53:12 經濟日報 劉孟俊

 

 
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414748、07-2419575
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uincy1550 的頭像
    quincy1550

    新百王證券

    quincy15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