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艾俐》國際觀察-原諒 台灣人的功課
美國幾年間就發生一次校園大屠殺,被害者有正值英年的大學老師,有將要開展人生的學生,更有用著燦爛笑容迎接人生的6、7歲孩童,每次在電視上看到家長們的反應,幾乎所有的被害人家屬都很平和,沒有呼天搶地,也沒有喊千刀萬剮的,就如這次小燈泡的母親,強抑眼淚,絕少憤恨,也少怨天尤人,療癒了整個台灣。
原諒從來不容易,尤其面對欺騙、背叛、仇恨時,更是難放下,猶太人主張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,最著名的一句話是「欺騙我第一次,是你的錯,欺騙我第二次,是我的錯。」(表示我太好欺負,讓你騙了我兩次)。
西方人的原諒來自於基督教,也是對終極關懷的理解,認為審判在神,不是在自己,其次是人的死亡只是過渡,而神有恩慈,會善待敬畏祂的人。
很多時候,原諒要藉超自然的力量。近代最著名原諒的例子是荷蘭女傳教士彭柯麗,二次大戰時她因為援助猶太人,被逮捕進入集中營,受盡凌虐,僥倖逃生,家裡人都死在集中營,戰後她巡迴各地,宣揚恕道。有次在德國,她講完道後,一位男士上前來說,「我就是當年凌虐妳的人,妳可以原諒我嗎?」彭柯麗看著他說,「我不能原諒你,但是藉著神,我願意原諒你。」
中華文化也重恕道,孔子說:「已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佛陀在《四不壞淨成就經》中說:「若有欲殺我者,我所不喜,我若所不喜,他亦如是,雲何殺彼?作是覺已,受不殺生戒。」
原諒不是不作為,也不是懦弱,更不是姑息。美國有世界最嚴格的酒後駕車懲罰,法律由來是一位母親的奔走呼籲,她的兒子被酒駕者撞死時還不到20歲,雖然她原諒了酒駕者,放下心中的悲痛,但她聯合其他母親,向政府情願,制訂酒駕重罰條例。「緊握拳頭你就無法與他人握手。」前印度總理英迪拉‧甘地說。
無法原諒的人,大部分都不了解自己也有缺點,也犯過錯,需要別人原諒。更基於自己的優越感在作祟,尤其對小事而言。剛去大陸時,我最不能忍受小販及推銷人員的欺騙,久久不能釋懷,但轉而一想,是不是自己的優越感,「我如此聰明,被你騙了,非找你討回公道不可。」
在台灣,原諒人尤其難,一大群鄉民自以為正義(也是優越感),他們執網路優勢,對不順眼的人動不動就起底、爆料、霸凌,例如對豆花阿嬤、某些女星等,甚至導致當事人自殺。媒體大幅報導更是鼓勵民眾理盲而衝動,把鄉民塑造成英雄,更加深他們的優越感。
而每當社會有重大凶殺案時,廢死和反廢死針鋒相對,這種攸關生死大事的法案,必須持續討論,長期做調查,看人民真正的意願,而不是逞一時之快。
原諒也需要時間,心理學家沃辛頓發展出一個原諒的金字塔REACH,分別取其第一個字母,步驟如下:
一、Recall:回憶傷害。承認你受到傷害,但不應以受害者身分抱怨,而是平靜而客觀回憶當時情況。
二、Empathize:同理心。同情傷害你的人,站在傷害你的人立場上想。
三、Altruistic:利他。原諒是利他的禮物,想想看你傷害某人,而得到原諒的情況,盡量回憶細節,你也會願意將這份禮物送給傷害你的人。
四、Commit:公開表示原諒。我們心裡原諒了傷害自己的人,但又會受情緒攪擾,無法釋懷,這時你要將原諒行動變成實在,例如寫信給對方,告訴對方你原諒了他(她),或告訴自己信得過的朋友,甚至寫下來,每次有憤恨時,就拿出來提醒自己。
五、Hold:堅持原諒。你可能還是會記起被傷害的經歷,但因為原諒,受傷的情緒一次次被療愈,因此堅持原諒,有其功用。
近年來,美國很多學校、教會、非營利組織開很多關於原諒、和解的課程,可見「原諒」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,值得我國教育機構效法。
(中國時報)2016年04月16日 楊艾俐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414748、07-2419575
委任期貨商:大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
證券商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