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健康的租稅環境 阻礙人才和投資
面對即將到來的景氣寒冬,行政院正準備一系列的減稅措施,以鼓勵研發創新、延攬人才與促進投資。可惜這些零碎的減稅措施,只是在現有的租稅架構中開更多的「租稅漏洞」。這只能減輕某些人的租稅負擔,而無助於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。當務之急應是對台灣的租稅架構進行總體檢,釐清租稅迷思,對症下藥,才能提升台灣租稅競爭力。
儘管租稅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,但大多數人對台灣租稅的認知,可能與事實有不小的差距。例如有人常說,中華民國萬萬稅。又有人說,台灣沒對資本利得課稅,使得薪資所得者扛下所得稅的七成以上。事實的真相又如何呢?
若只看台灣的總稅收佔不到GDP的13%,台灣絕不是萬萬稅,甚至是低稅負國家。因此許多人常說,台灣對有錢人的稅負太輕,對一般受薪階級的稅負太重。但台灣綜合所得稅的最高邊際稅率為45%,高於OECD國家平均的41%,在世界上算是名列前茅。
再根據財政部102年綜合所得稅申報統計顯示,年所得淨額在一千萬以上者有8372人,總共繳了878億元的所得稅,平均每人繳稅超過一千萬元。這八千多人占總納稅人的0.14%,其所得只佔全國所得的4.97%,卻貢獻綜合所得稅收的31.3%,其負擔不可謂不重。長期下去是否有殺雞取卵的後果,值得密切注意。
此外台灣還有一個證所稅迷失,認為缺了這個拼圖,就是違反公平正義。而馬總統下令推動證所稅時,正是陷入這個迷思。事實上證券交易所得只是各種資本所得之一,並且與股市榮枯相關。雖然牛市時政府可以課到大筆證所稅,但熊市時的虧損政府還是要給投資人扣抵。更何況台灣股市已經邁入成熟市場,要想從其中賺取暴利的機會已經不多了,也就是說證所稅的重要性已經大幅降低。
相對的其他較為穩定的資本所得,像是利息或是股票股利等,早就必須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,並貢獻超過三成的稅收。並且綜合所得越高者,其股利所得的佔比就越高,例如所得超過一千萬以上者,其股利所得占其總所得六成以上。也就是說這些人持有股票收益的最高稅率高達45%,再加上健保補充保費則為47%。有些觀點更認為這些股利已經繳過營所稅,因此台灣的實質所得稅率高達55.5%,舉世罕見。
那為何一般人的認知與事實差距如此大呢?因為台灣有太大的「利差」誘使有錢人逃稅或做租稅規劃。例如台灣的個人綜合所得最高邊際稅率高達45%,但營利事業所得稅只有17%,全球最低之一。如此大的稅差,誘使許多人開設公司來取代個人的收支,達到避稅的效果。
再如台灣對外資的股利採分離課稅,稅率只有20%,遠低於高所得國人的47%。再加上外資從一開始就免於證所稅的風暴,更誘使國人在境外成立紙上公司,再以外資之姿回到台灣享受較低稅率,租稅公平性屢遭質疑,這也是台灣金融帳連續20季大額逆差的主因之一。
另根據財政部102年所得稅資料,全體國人捐給各級政府的現金只有14億元,但捐給各基金會的現金卻高達373億元。同時年所得超過百萬元以上,但透過各項免稅或扣除額,使得所得淨額為零,不用繳稅的人,竟將近3萬人。由此可知捐款抵稅之浮濫。當務之急應是檢討限縮各類捐款的免稅規定,特別是對基金會的捐款或實物捐獻所取得的租稅減免一定要檢討,以逐步收回流失的稅基。
無可諱言的,租稅會影響人才與資本的流動,因此對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有深遠的影響。台灣現行的所得稅架構,同時存在「高稅率」與「大漏洞」,也就是鼓勵避稅,懲罰誠實納稅者。如此不健康的租稅環境,很難吸引人才與投資。因此奉勸行政院,不要再增加租稅漏洞,而是擴大稅基,調降最高邊際稅率,才能兼顧租稅公平與國家競爭力。
(工商時報)2015年10月20日 04:10 陳鴻達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414748、07-2419575
委任期貨商:大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
證券商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