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選擇-請勿忽視中壯年男性勞參率下降
近年來被台灣學術界與媒體討論最多的應是女性的勞參率。在台灣人口急劇老化的過程中,女性勞參率的提升已經是台灣勞動力增加的主力之一。台灣的女性勞參率已從1990年的44%提升至2014年的51%。但比起其他先進國家台灣女性勞參率提升還不夠多,其主要原因是45歲以上婦女勞參率偏低是全球最低國家之一(回教國家除外)。雖然女性勞參率有提升的趨勢,台灣男性的勞參率卻一直在下降,由1990年的73%下降到2014年的66%,其中下降最多的是年輕人,特別是15~19歲的年輕人,他們的下降是可以理解的。在知識經濟時代,這些年輕人再也不能靠體力謀生,他們必須有更深層的知識與更先進的技術才能在職場生存。
但是,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,為何台灣中壯年(45~54歲)的人口也要儘早退休,退出勞動市場,台灣50~54歲的中年男性勞參率由1990年的91%下降到2014年的83%,50~59歲的人口其勞參率由1990年的80.7%下降到2014年的69%。這些中壯年的男性,不是家計的主要負責人嗎?他們除了有家庭要養,有老年的父母要照顧,需要支付部份生活費,對兒女要進高中或是大學也有學雜費、生活費要支付嗎?換言之,這個族群的經濟負擔很大,為何會選擇如此早的年歲就退出勞動市場?
查看台灣中壯年的勞動參與影響因素不外是經濟景氣、健康、教育程度與興趣等,這些中高齡男性退出勞動市場有一大部份是因為2008~2009年的金融風暴,經濟大蕭條,使他們有些人失去了職業,經濟復甦後,許多人的技術與知識已落伍,於是找不到工作、進而退出勞動市場吧。
近年來台灣經濟不景氣,經濟結構在轉變,很多男性人才失去工作,再也找不到能做的工作,成了退出勞動市場的一群人。勞動部2014年的「中高齡工作歷程調查報告」中,提到工廠關閉或遷移海外,也是這個族群失去工作退出勞動市場主要原因之一。當然,健康欠佳也是他們退出勞動市場原因之一,如中風、車禍、背傷都是可能的原因。近年來車禍、背痛的人口雖然有增加的趨勢,但畢竟人數不多,不是中高齡退出勞動市場的主因。
教育程度按理是退出勞動市場原因之一,理論上,教育程度愈高的人、人力資本愈高,應該退出勞動市場的愈晚;但是台灣的現象很奇怪,專科的勞參率最高,大學與研究所程度的勞參率卻是下降,造成此原因,是台灣產業結構提升的不夠快,經常大材小用,人才無法發揮所長所致,顯然錯誤配置是中壯齡人口退出勞動市場原因之一。
本文認為此議題的解決之道有三:
1、政府一定要把經濟搞好,才能使廠商關閉、遷移海外的數目減少,中壯齡人口才不致退出勞動市場。
2、法令必須修改,提高工作的彈性,使中壯年人口因興趣的關係願意工作,雇主也願意雇用年紀漸長的人口。
3、提高中壯高齡員工的職訓機會,使其能在失業、或即將失業的中壯年人口能學習得新技術與新知識。其實醫藥的發達,員工在45~54歲仍有20年的勞動市場生涯,很值得政府與雇主加以訓練。提供終身學習是方法之一,終身學習可使他們不斷的學習,不斷提升員工的知識與技術,因而能追上產業結構的改變,不致失業。
總之,政府當重視中壯年人口的勞參率,政府不該只盯失業率,更要看勞參率情況,勞參率的減少是潛在勞力的減少。失業率的減少,只是把甜甜圈的洞縮少,不能把甜甜圈做大。最後,中壯年人口的經驗豐富,他們能把經驗傳承給年輕人,也能訓練年輕人,因而勞動人口生產力能增加,政府不該忽視中壯年人口勞參率的下降。
(工商時報)
2016年03月18日 李誠中央大學國鼎講座教授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414748、07-2419575
委任期貨商:大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
證券商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