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行銷最錢線/神經行銷 找到情感目標

 

 

廣告公司在對企業主提案時,常會強調「我們的目標是要讓消費者愛上品牌,這樣他們不僅會持續購買,還會推薦給朋友,甚至有人批評時,會出來防衛」。因此,讓消費者「愛上品牌」,成為雙方要達成的廣告目標。

 

然而,這樣的目標將很難達成,為此投入的時間、金錢可能都會浪費掉,因為神經行銷的實驗發現,大腦會愛「人」,但不會愛「品牌」。

 

美國密西根大學進行了這樣一個實驗,他們將消費者放進「機能性磁振造影」(fMRI)機器裡,然後先給他們看一些著名品牌的商標(如,Apple、McDonald's),再給他們看名人的圖片(如,柯林頓等),最後再給他們看幾組寫著一些形容詞(如,誠意、可靠、喜愛、熱心)的圖片。

 

他們要消費者在看到一個品牌或一個人時,馬上根據他的感覺,看這個人或品牌,有沒有文字圖片上描述的那些屬性,並立即按下按鍵,這時電腦會全程記錄大腦的活動及變化。

 

結果令人驚訝,電腦清楚顯示,當判斷一個人時,消費者使用的是大腦處理「人」的腦部,但當他們判斷一個品牌時,他們使用的是大腦處理「物品」的腦部,換句話說,大腦的非意識部分,早已將二者的處理方式分開,因此,即使在廣告裏灌注更多「愛」的訊息,消費者也不會真正「愛上」你的品牌,因為大腦有它自己的潛規則(非意識)。

 

著名的神經行銷專家史鐵得說,即使最有名、最受歡迎的品牌,大腦在面對它們時仍然不會用對人的方式對待,亦即,消費者不會因為「愛上」LV或BMW品牌而買它們,他們是因為看到這些品牌傳遞的訊息,跟他們的目標吻合而購買。

 

雖然,大部分消費者參與一個消費者調查或座談會時可能會說,他們很喜歡或愛他們選購的品牌,甚至會提出很多產品特性或利益點,來支持他們愛品牌的程度,但是他們並不真正知道,他們為什麼會買這些品牌,因為大腦處理購買決定的程序,很多都是由非意識部分處理,這是消費者的意識所無法覺知到的。

 

事實上,愈來愈多關於購買決定的神經科學研究都指出,消費者的購買決定是出自他們自己的非意識(潛在)目標,其中很大部分是因為「情感目標」,例如:媽媽遞給小孩子一些糖果,她的目標是:被孩子所喜愛;年輕人很歡樂地聚在一起吃洋芋片,他們的目標是:得到團體歸屬感;爸爸帶全家人上館子,他的目標是:讓大家快樂;媽媽為孩子們倒一杯優酪乳,她的目標是:希望小孩子腸胃健康;忙碌的業務員路過便利商店時,進去買一杯咖啡,他的目標是:休息逃避一下;年輕人要買一部轎跑車時,他的目標是:被羨慕、體驗刺激、得到同儕尊重。

 

神經行銷的新研究破除了很多傳統廣告的迷思,許多廣告人盲目信仰的法則:要讓消費者「愛上」廣告的品牌,這樣的信念已經證明是謬誤的,現在重要的是找出消費者大腦深藏在非意識的「情感目標」,因為那才是消費者作購買決定的地方。

 

(作者是台北神經行銷研究室執行顧問,本專欄隔周一刊登)2016-09-26 經濟日報 蔡益彬

 

 

 

 
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414748、07-2419575

委任期貨商:大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
證券商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uincy1550 的頭像
    quincy1550

    新百王證券

    quincy15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