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CEO談管理-分清手段與目的 贏在職場

 


在求學過程中,每個人都會經歷無數次大小考試,父母也經常會加以督促、要求。考試、父母的要求,都只是一種「手段」,真正目的是達到好的學習成果、學得有用知識。但是,求學10、20年間,許多人不知不覺陷入「誤把手段當目的」的情形,以為讀書是為了考試、為了父母。

 

如今回想,每個人都清楚「考試是手段、好的學習成果才是目的」,以及「讀書是為自己,不是為父母」的道理。但是,在日常工作中,「誤把手段當目的」的情形是不是到處存在、屢見不鮮?

 

以業務經營管理而言,主管會透過檢核各項KPI指標數字進行管理,建立KPI是幫助業務人員達成業績目標的「手段」,目的是要達到整體通路經營的穩健與業績的提升。如果誤把手段當目的,利用各種方法把數字「做」得漂亮,看到數字背後可能存在的問題,卻只想掩飾、合理化,則不僅無法達到穩健經營、提升業績的效果,反而可能隱藏問題,產生危害。

 

再以產品行銷而言,產品經理也須利用各種管道行銷產品,甚至採取促銷手法,這些做法同樣是手段,目的是讓客戶充分瞭解產品特色而產生購買動機;或是對還在猶豫的客戶,增強其購買意願,最終目的是整體銷售業績的提升。如果誤把手段當目的,只強調自己規劃多少促銷,或在網站寫了多少文章,卻不問促銷是否切中客戶購買考量上的關鍵點,或是網站內容是否足以產生正面效果,那麼,投入再多資源也枉然。

 

誤把手段當目的的情形還存在許多細微之處,例如,與他人溝通的目的,是要對方充分瞭解事情的精神與本質,使其準確判斷該如何提供協助、配合;至於口頭說明、發電子郵件等,都只是手段、方法。如果清楚認知目的,為了把事情做好,在溝通技巧、用語便會特別注意,也會有耐心;可是,卻常有人誤把手段當目的,以為「我已經說了」、「我已經發e-mail了」就表示達到目的,卻未注意對方是否掌握到事情的重點、確實配合,於是效果不彰、未能成事。

 

無論是公司的各種運作制度與規定,或是主管平時的要求、指示,都只是手段、方法。其最終目的在確保公司整體營運品質與績效提升,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,並且長期穩定成長與發展;同時,透過各種要求,藉以訓練、提升員工專業化的能力。

 

在職場上普遍可以看到,在一段時日後,有些人的能力有顯著成長,但也有人在原地踏步,最後因為無法跟上組織成長腳步而被淘汰,產生這麼大差異的關鍵之一,便在於是否能夠隨時清楚分辨何為手段、何為目的。

 


(本文作者為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)2016年04月07日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

 

 
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414748、07-2419575

委任期貨商:大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
證券商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uincy1550 的頭像
    quincy1550

    新百王證券

    quincy15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