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家觀點/市場經濟地位是誰說了算?
貿易本源於供需互補、你情我願的交換,但隨著需求愈趨多元、產業秩序日漸複雜,貿易變得愈難自主又公平,各國基於自利而設的貿易條件,結果自是容易引起爭端,本月上旬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(market economy status)甫遭歐洲議會投票反對承認,事後雙方也各說各話,平心而論,此乃預期中事。
何謂「市場經濟地位」?此即反傾銷調查中,案件發起國根據該產品在生產國的實際成本和價格計算正常價值,用以判斷生產國有否傾銷之虞;部份專家甚至在該詞之前加了「完全」二字,突出有此地位的雙方應具備幾近「完全競爭」的市場環境,包括不存在價格控制、交易障礙、以及極微的交易成本等。
然而,中國自加入WTO(世界貿易組織)近15年來,一直處在「非市場經濟地位」,亦即當他國進行此類調查時,將以「替代國」(即市場經濟第三國或是進口國)的近似商品價格用以判斷傾銷幅度,有欠公允。據歐盟統計,當前的反傾銷案中高達三分之二以上涉及中國產品,其中產品別也琳瑯滿目,姑且不論這是規模經濟利潤、還是真有傾銷之虞,光就「標準不在我家」一事,上述指控就難令人心服口服。
從另個角度來看,被控有傾銷疑慮的國家,通常也是全球主要產品的生產基地。最近期(2014年)的統計資料顯示,中國高居當年度被控反傾銷案件數之首,其被控數量等於第二名到第六名的加總,而被控傾銷的產品以化學製品和金屬(含鋼鐵)為主,多具大宗物資特色,也與行業內供求不均的現象有關;此外反補貼或防衛活動的調查案亦然,上述兩製品並列遭調查的頭號對象。
事實上,生產此類大宗物資的國家通常以工業部門為經濟支柱,早年政府介入扶植難免,部份還屬高汙染、高耗能產業,甚至還是多年前先進大國尋求海外設廠、移轉技術而來,因此目前國際間分工的現況有其歷史淵源;可是,如今行業供求不佳,大國留有的小部份產能早已缺乏價格競爭力,如此若還依「非市場經濟地位」對生產地提出調查,怎麼看都非單純的經濟問題。
除上述外,「匯率是否由市場決定」也經常成為反傾銷調查的理由,且今日此類的爭議更甚以往,主要還是金融海嘯後寬鬆貨幣政策已成顯學,包括美、歐、日等號稱皆屬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或經濟體,其央行近年大肆寬鬆,超發貨幣的影響力,雖嘉惠了本地總體情勢,根本上也難脫操弄匯率之嫌。
無怪乎近年貿易爭端案件有增無減,不僅發起調查的理由未必名正言順,被控傾銷者更乏市場秩序或規則公平的概念。有人說全球化至此,有倒退風險,我個人也擔憂此點。
至於小國如我,就算國際經貿秩序陷入混亂,當然仍有見縫插針的可能,只是機會在於產品是否具備足夠的利基並帶來競爭力,從而能降低貿易摩擦的機率?
況且,兩岸未來政經局面難料,如何減少外部因素之於經濟的影響,除了自助之外別無他法。可肯定的是,鑒於全球競爭力數一數二的大國鮮少遭控傾銷,惟有重塑具長遠眼光的產業政策並逆勢而為,或許才不致被洪流淹沒吧。
(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)2016-05-23 經濟日報 丁予嘉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414748、07-2419575
委任期貨商:大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
證券商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