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專家傳真-以消費券發放方式 解決年金爭議

 

 


發放年金消費券以減輕階級衝突並帶來內需經濟成長是不錯的點子。圖為2009年1月民眾排隊領取消費券 。圖/本報資料照片
目前年金爭議停在不同群組(e.g.軍公教v.s.勞工)年金支付差異,造成不同群組與世代的對立,不利社會和諧安定。有位提早退休的老師告訴我,因預期月退金不錯,選擇提早退休,如今面對年金不確定,後悔做錯決策卻已回不去了。沒有人會對被拿走原本預期的錢會高興的,有人提出消費券點子,可減少很多人的被剝奪感,個人覺得這是很棒的想法,本文試圖更強化論述,使其變成可行並落實。初步建議年金支付的至少40%採消費券方式發放,可真正實現老有所終,並減輕階級衝突並帶來國內內需經濟成長與年金永續。一舉數得,期盼決策者能認真研議其可行性,儘快解決年金問題。此做法的好處如下:

 

一、領較高月退金的退休者應更要捨得花錢,透過實際支出來提昇生活品質:根據報導,日本的退休老人,捨不得花錢,高所得或高資產的人所得邊際消費傾向低,銀行存摺餘額持續增加,最終變成「人在天堂,錢在銀行」的遺憾。此外,取自於納稅人或後代子孫卻花不完的月退金,囤積在銀行,最終被其子女繼承享用,社會多了不勞而獲的年輕人,少了奮鬥的動機,對子女未必好,況且不僅對其它年輕人不公平且不利經濟向上力量。

 

二、帶來所得乘數效果,促進內需經濟,年金永續:大一經濟學告訴學生,「你每花1塊錢,帶來別人所得,別人又支出,又帶來其它人所得,最終你花的1塊錢,可能促使很多人所得增加;消費券有有效期限,透過軍公教退休者的民間消費,帶來私部門人民所得增加,公私部門的衝突得以緩和。此外,近期因陸客不來,國內旅遊、餐飲、旅館的困境也可減輕,強化內需經濟,有助提升我國經濟的自主性。況且,如果年金支付中,偏高的部份是來自納稅人或後代負債,此部份則透過消費,達到提昇其它階級或後代所得,對階段或世代融合也是有利的。最後,把原本鎖在銀行的退休金,轉換成消費,帶來各階層所得提高,國家稅收增加,年金的財務困境也得以減輕。

 

至於具体做法上,可有以下兩點待議:

 

一、該用年金的百分之多少?以消費券發放是適當的?為何不是百分之百?因人民工作期間,有自我薪水提撥退休準備,對部份退休金運用有自由裁量權,另外,醫療看護支出通常集中在老年後期,此支出往往一次性大額發生,因此,也應允許部份退休金得以累積,不立即消費。因此,個人建議的40%,仍有待精算數據來修正。此外,18%的爭議,或可考量將因18%而所領的月退金以消費券方式發予;最後,年金所得替代率愈高者,愈可能月退金花不完,則消費券發放百分比則愈高;可依據年金所得替代率高低,訂範圍在40%到60%。

 

 

二、消費券規定為何?有效期限原則上可訂自發放日起一年有限,過期自動作廢,以鼓勵消費並可省下國庫支出;可採年金儲存卡或類似悠遊卡方式儲存、查詢、支付可消費年金等,提高消費便利性。年金消費不限本人,但應主要用於有助國內經濟發展的消費,或許經濟學家可提出老人支出項目中所得乘數效果較高者,訂定年金消費適用的產業,才能發揮年金消費券的最大外部效益。綜言之,年金改革如果一直停在階級分配不均問題,易形成僵局,造成社會撕裂,實不容樂觀;本文提出年金消費券解決方案,希能使改革得以成功。此方案一舉數得,可使退休老人願花錢來提昇生活品質,提高內需經濟的成長與自主性,透過真正消費帶來所得乘數效果,最後,增加稅收以達年金永續。

 

期盼年金問題牽涉複雜的數理模型,除了法政社會專家投入外,希有更多財金、精算、經濟、統計的專家提出有數據理論支持的興利解決方案,年金消費券的提出,希能達此效果。

 

(工商時報)

2016年10月06日 吳啟銘政大財管系副教授、美國特許財務分析師(CFA)

 

 

 
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414748、07-2419575

委任期貨商:大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
證券商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uincy1550 的頭像
    quincy1550

    新百王證券

    quincy15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