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團隊難以承受之重-跨部門協作爆量 協作長呼之欲出

 


目前職場主流工作形態是「協作」(collaboration)。隨著企業走向全球及跨部門合作,部門之間的疆界正在瓦解,連結正在增加,團隊協作成為組織成功的關鍵要素。根據過去20年的資料,經理人與員工花在協作活動的時間膨脹了至少50%以上。

 

從這些發展中,發現許多值得喝采的地方,但當「時間」這個寶貴資源的消耗量驟然升高,似乎也該停下腳步。回想在組織中典型的一個星期如何度過。有多少時間是花在會議、電話上,或是回覆電子郵件?

 

在大多數企業,花在這些活動的比率是80%,員工只剩下少數時間去處理他們必須獨自完成的重要工作。當員工被排山倒海而來的提供意見/建議、提供資源,或是參加會議等請求淹沒,績效就此犧牲。員工必須把工作帶回家,很快地對工作的倦怠與流動率,便成為企業真實的威脅。

 

通常,協作任務的工作分配也極度不平衡。樂於助人的員工成為組織瓶頸:只要那些員工沒參與,工作進度便停滯不前。更糟的是,因為工作量超過負荷,他們變得沒有效率。因為這些支援請求來自其他部門、數個辦公室,甚至是好幾家企業,這些員工因協助他人而承受的工作量與工作多樣化,往往無人察覺。

 

領導人可採取2種方式解決此一問題:


方法1.把協作任務簡化或進行重分配

 


想提升組織的協作效率,第一步是釐清目前的供給與需求。員工調查、電子通訊追蹤及內部系統,像是360度回饋意見(360-degree feeback)與顧客關係管理系統(CRM program)等,都可對需求量、形態、請求提出者與支援者等提供寶貴的資訊,也有助於提供更深入的網路分析與工具。

 

比方,Do.com密切關注行事曆,並且提供日報及週報給個別員工與經理人,列出花在會議中與個人工作上的時間,主要目的是找出最可能面臨協作超載的人。一旦做完前項工作,便可以把焦點轉向3項工具:


─鼓勵行為改變

 

讓最活躍、超過負荷的支援者知道如何篩選請求,並排定優先順序;讓他們有說「不」的權利,或是只挪出要求支援時間的一半;如果支援者無法對他人提出的請求作出獨特的貢獻,也要鼓勵這些支援者勇敢向他人說明。


─善用科技與實體空間

 

讓資訊與社會資源變得更容易取得,也更加透明。包括Slack、Salesforce.com的Chatter在內等相關技術工具的公開討論功能,可以溝通不同的工作主題;還有Syndio和近期剛被微軟(Microsoft)併購的Volometrix,都可以協助個人評估協作網路,以及針對協作活動制定思慮周詳的決定。另外,也該重新思考座位與辦公室的布置。


─考慮結構性改變

 

能不能把決策權移轉到團隊中更合適的人手中?雖然大家都知道,幕僚與低階主管應有權核准小額資本支出、差旅與一些人事活動,但在許多組織,沒有人授予他們這些權力。也該考慮能否為請求協作創造緩衝空間。


方法2.獎勵有效的協作


在組織中可看到,協作貢獻度最高的員工與績效表現最佳員工,通常只有50%是相同的。許多支援的人反而績效表現不佳,因為他們工作負荷過度,這是經理人應努力重新分配工作的原因。

 

同時也發現,有20%的組織「明星」員工不伸出援手,他們達到業績目標,並贏得榮耀,卻不幫助同事成功。

 

有效率地分享資訊、社會與個人資源,也該成為員工獲得正面評價、升遷與加薪的先決條件。

 

某投資銀行將不同團體同事的回饋意見,納入員工的年度績效考核,只有那些被評為強力協作者,那些可提供交叉銷售,並在交易時提供獨特顧客價值的人,才可能得到最好的升遷、獎金與留才計畫。

 

玻璃與陶瓷材料製造商康寧公司(Corning)採取類似的衡量標準,決定公司內哪些科學家與工程師可稱為「研究員」(fellow):條件一是成為某項可賺進1億美元以上營收專利的第一作者;條件二是看候選人是否曾在同事的專利權上擔任過支援作者。康寧會把地位與權力,授予那些可完美平衡個人成就與協作貢獻的人。

 

協作實際上有助於解決現今許多迫切的企業挑戰。但多不代表好。領導人須學習認定、提倡,並有效分配適當類型的協作任務,否則公司團隊與頂尖人才會承受「需求過多,供給太少」帶來的各項成本。

 

現在可能是組織聘任「協作長」(chief collaboration officer)的時候了。藉著創立專責協作的高階職位,領導人可釋出訊息,讓大家知道仔細管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,並提供必要資源以有效執行協作。這樣或可降低一加一小於二的風險。

 


(本文摘自《哈佛商業評論》2016年1月號)

(工商時報)2015年12月30日 Rob Cross、Reb Rebele、Adam Grant

 

 

 
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414748、07-2419575

委任期貨商:大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
證券商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uincy1550 的頭像
    quincy1550

    新百王證券

    quincy15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