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新思維/策略管理 要搞策定三個問題
所謂策略管理,大致上涵蓋三個基本問題:第一,我們要朝那裡去?第二,我們現在在那裡?第三,我們如何去那裡?
˙「我們要朝那裡去?」
微笑曲線理論是以曲線兩端為品牌通路與技術專利,屬於高毛利區,而中間就是低毛利的代工;企業要有高毛利,策略的方向就是要往兩端移動。但由於產品嚴重同質化、產品生命周期愈來愈短,我認為兩端應改成商業模式創新與核心能力創新,商業模式創新是重新反思企業成長與獲利的來源,即是動態重新定位,這可以從客戶價值、利益相關者的關係、內外部價值鏈、過去的能力與資源、收入來源與定價方式等來檢討;核心能力的創新不限於產品與技術,主要是能創造客戶價值的競爭優勢、能帶來營收與獲利的成長、而且競爭者不容易複製。
˙「我們現在在那裡?」
今日全球化的競爭,使過去以產品為核心的價值觀念,快速地被個人化經驗及共創價值所取代,獨一無二、個人經驗的想法,逐漸滲入到各行各業,從玩具、金融服務、旅遊、醫療、零售到娛樂。
企業策略間的交互作用(Strategic Interaction),使得產業間的競爭優勢隨時改變,企業的策略必須要能隨時突破現狀,才能創造「新的競爭優勢」。但在過去環境的成功管理模式下,每個功能組織都只負責一部分,見樹不見林,在面臨創新突破的現實環境裡,就無法辨認企業真正面臨的關鍵議題是什麼,就如瞎子摸象,只能各說各話。
另外的瓶頸就是處於過去經營成功的包袱下,明知道問題卻不願意面對現實的挑戰。在這種情況下,對「現在在那裡?」無法形成共識,策略執行就無法成功,而通常最後失敗的檢討會看到責任的互相推諉,每個人都不認為自己有錯需要負責。企業即使有好的策略方向、商業模式,也無法聚焦於關鍵的議題,策略注定失敗。
成功的策略要能對現狀很明確、系統化的透視(Insight)問題的核心,就像冰山一樣,通常在我們眼前看到的只是浮在水上的20%,而真正的關鍵卻是藏在水下的80%。
「見樹要見林」,企業除了必須創造危機意識,還需要系統化的檢視經營現況,這不只是企業內部價值鏈中的各環節,也包括外部的供應鏈,而且不只是針對作業流程,需要同時檢視組織架構的設計、營運和績效的管理系統、資訊科技的應用與人力資源的發展與管理,這才能清楚知道你現在在那裡!為什麼會在那裏?辨認出真正的關鍵成功議題,接下來擬定執行的戰略藍圖和行動計畫。
˙「我們如何去那裡?」
由於策略的交互作用,競爭優勢是動態的改變,所以執行過程必須能因應戰術和策略行動做因應的修正。如何去?首先必須深切體悟資源永遠是有限的,如何選擇做與不做是一樣重要的策略議題,也唯有如此才能聚焦突破,快速創造更高的競爭門檻。
策略的執行其實就是一段組織變革與創新轉型之旅,因為將面臨的是如何擺脫過去的習慣、安逸和跳出舊有的思維框框,才能進行團隊的整合創新與突破。
策略家就是一個設計家,如何設計一個支持策略的執行系統、環境促使策略的落實,這包含重新從客戶的角度和關鍵的任務定義負責到底的人員(Accountable Individual)、改變以過去績效作考核和獎勵的方式、運用資訊科技提升供應鏈競爭速度的能力等;另外在執行過程中必須建立和實現早期成果,這才能促使策略的執行獲得更大的支持和持續。
(作者是資誠企業管理顧問資深副總)2015-08-12 00:18:44 經濟日報 何曜宏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414748、07-2419575
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