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濕氣排不出水腫脹氣跟著來!溫水的固齒補腎妙方

 

 

自然界在夏天是不會「下雪」的,所以沒有「冰」這個東西。冰品冷飲大約在0℃~15℃,一入口,直接由口腔經咽喉、食道到胃。

 

冰一接觸到口腔,溫度隨即下降,首當其衝的是「牙齒」。大家也許沒有注意到,人體口腔內的溫度是「恆定」的,牙齒和牙齦在驟冷驟熱的刺激下,很容易縮短牙齒的壽命,出現牙齦萎縮,甚至造成牙齒鬆動等各種牙齒的疾病。

 

那麼它在什麼情況下最舒適呢?

 

口腔、牙齒、牙齦在35℃左右的溫度下最舒適,能順利進行各種腺體的分泌。我們知道牙齒的壽命比人的壽命短,主要原因是我們沒有妥善保養護理好我們的牙齒,常在「夏天吃冰冷飲,嚴冬用極冷的水刷牙」。

 

回想一下,在秋冬天的早晨,梳洗後,喝第一口常溫的開水,是什麼感覺呢?「冰涼直透胃部」,包括所經過的胸肺都有感覺,對不對?

 

大家知道,人體內臟的溫度比體溫還高,內臟較高的溫度,有利於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的順利。吃冰品冷飲時,這些低溫冰品(0℃~15℃)順著食道、胃,溫度變冷,影響局部血流,使血液循環變慢,也會使局部的平滑肌收縮,嚴重時會痙攣,甚至影響在遠處的平滑肌也會收縮痙攣。

 

有位女性朋友,在夏天的清晨,打開冰箱,喝了一杯冰開水後,月經就結束了!她很訝異的問我:「為什麼會這樣?我是吃到肚子裡去的,和子宮有什麼關係?」

 

是的,妳是吃到肚子裡,但身體是整體的;當妳喝下冰水,身體馬上要「調兵遣將」, 集結身體的熱量來支援「溫化」妳剛剛喝下去的冰水;體內因妳喝下的冰水而突然降溫,除了妳的食道、胃的平滑肌收縮外,遠處的子宮平滑肌也因「寒」而「收縮痙攣」,月經就不來了,經血出不來,就「淤」在子宮裡,這也許就是肌瘤生長的原因之一!

 

體溫調節中樞

 

人的體溫是恆定的,其內在溫度大約維持在37℃左右,細胞在恆定的溫度下才能順利地進行各種代謝過程。

 

人體的「溫度調節中樞」位於下視丘,有散熱中樞和產熱中樞,兩個中樞之間有著相互抑制的關係。當溫度感受器接受體內和外在環境溫度的刺激時,通過體溫調節中樞的作用,引起皮膚、血管、汗腺、內分泌等組織、器官活動的改變,從而調整產熱和散熱的過程,以維持人體體溫的相對恆定。

 

當外界的熱度高過人的體溫時,就會促進交感神經,經由排汗來「散熱」;排汗的同時, 體溫下降,也把體內部分的垃圾帶出體外。或身體從熱的地方移到陰冷涼爽的處所時;或身體停止活動,心靜下來了,熱會慢慢褪去,汗也隨之減少。「汗出熱除」,此時,皮膚是冰涼的,心是清淨的,那才是真正的清涼舒暢。

 

對一些有散熱障礙者,或汗腺不發達的人而言,容易出現口乾舌燥、愛發脾氣、煩躁、沒耐性,難以靜下心來做事,對人而言是一種無形的壓力,所以他們會想藉由吃冰來緩解這種燥熱,有效嗎?是這樣嗎?

 

我們來做個實驗:放一塊冰塊在手上,瞬間感到冰涼很舒服,放久了,反而會有熱痛、不舒服、僵凍(僵住)的感覺,對嗎?

 

吃冰的當下,舌頭、口腔會讓人有清涼的感覺沒錯,但卻會越吃越渴,越吃火氣越大, 不但不能消除熱象,反而更令人口乾舌燥,道理也在此。

 

夏天,只要不在辦公室,我都會儘量讓皮膚自然呼吸、流汗,更衣;汗後,人和身體都感到無比的清爽、舒適。有時,當我覺得口乾舌燥,連喝水都止不住口渴,想吃冷飲解渴時, 我就知道是體內某個調節機制不對了,我會買甘蔗水來喝,或煮「地骨皮」或「茵陳蒿」加甘草當開水喝,或吃點「芍藥甘草湯」來調和機體的陰陽平衡,不僅好喝,還能馬上消除悶在體內濕熱不適的現象,所以學中醫不只能養生,還能自利利人。

 

夏季汗流浹背的另一個原因是,盛暑(33℃~36℃)時,人體內溫度與大氣溫度相差只有4℃~1℃,溫度相差的梯度太小,散熱不及,人就需要靠排汗來散熱;當散熱不及時, 就容易產生中暑的症狀。夏天散熱慢,當排汗來不及散熱時,人們以為吃冰品冷飲有利於散發體熱,減少排汗,使人覺得舒適,因此以吃冰來解暑,但這只是「一過性」的現象而已,當冰吃完了,熱還是熱,有時還覺得更熱!

 

相反的,秋冬之季,氣溫怡和,人的體溫「內高外低」,大家覺得神清氣爽,為什麼? 因為外界的溫度約13℃~21℃,大氣的溫度與體內溫差24℃~16℃,溫差梯度大,散熱快, 人就覺得舒爽無比的原因在此。

 

胃痙攣

 

隨著電器用品的高度發展,風扇、冷氣、冰箱的普及,人類也相對進入一個空前的大浩劫,許多不明原因的病相繼出現。

 

夏天吃冰喝冷飲,雖然感覺十分爽快,但冷飲、冰品屬性寒涼,容易造成腸胃血管收縮, 使脾胃虛寒,體內濕氣無法正常代謝,導致浮腫、腹痛、脹氣、怕冷等症狀。中醫師常建議人們在夏季「不要吃冰」,只有少數聰明的人可以領悟其中的道理,終生不再受冰品的危害, 這是有科學根據的。曾經有個實驗,請自願者喝下冰水後,馬上做胃鏡;胃鏡下顯示,食道及胃壁黏膜是蒼白的,這是缺血的表現。

 

胃的功能,主要是將大塊食物研磨成小塊,並將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較小的分子,以便進一步吸收。食物進入胃內,胃壁細胞分泌的「鹽酸」激活胃蛋白酶原成「胃蛋白酶」以幫助消化,胃壁的平滑肌進行收縮、蠕動,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,攪拌磨碎食物後,緩慢地將食糜推向小腸。

 

當胃黏膜缺血時,蠕動將變得遲緩,胃無法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研磨食物的工作,必定影響消化,而產生脹氣,或生痰、生濕、水腫,甚至出現胃痛、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,便秘、腹瀉…。

 

且食物進入胃內時,由胃壁細胞分泌的「鹽酸」提供適宜的酸性環境,能殺死隨食物進入胃內的微生物;吃冰時,冰剎那間進入胃部,而造成胃壁血管的平滑肌收縮,血流量減少,減緩部分的功能;胃黏膜缺血時,容易受各種細菌或病毒的感染,胃又因蠕動趨於緩慢,而出現胃部輕微的水腫、痙攣、疼痛。

 

其次,喜歡吃冰冷飲的人,容易出現「脾濕」的現象,如濕疹、香港腳或經常腹瀉、水腫,有些人則會出現脹氣、胸悶、胃口變差。體內「濕氣」重的人,又容易與大氣的「外濕」 相感應,除了脾胃問題外,也可能出現肩頸僵硬、風濕痠痛等症狀。對體質原本陽氣不足的人或較虛寒體質的人而言,吃冰、喝冷飲,無異是雪上加霜。

 

《靈樞.本臟篇》說:「經脈者,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,濡筋骨而利關節。」;《靈樞. 調經論》亦云:「血氣者,喜溫而惡寒,寒則泣而不流,溫則消而去之。」,由此得知身體中陽氣不足者,陰寒必由內生,寒氣多,則無能力溫煦經脈,氣血行於脈道中必緩、澀、不利,而失其順暢。因此容易造成平滑肌痙攣而抽筋,如胃、子宮、血管、腓腸肌(小腿肚) 等,而出現胃痛、經痛、頭痛、抽筋等症狀。

 

另外,夏天最需要「散熱」的器官之一是「心臟」,吃冰冷飲時會減緩或中斷心臟的散熱,讓心臟泵血的能力下降,使體液流動緩慢,造成心肌缺氧、缺血的損傷。也會使附近的肌肉及周邊組織的溫度降低,無法正常帶走累積的廢物,因此造成附近軟組織的疼痛。

 

冰山美人

 

吃冰除了影響腸胃功能紊亂外,對女性的傷害最大。愛吃冰的女生,容易造成陽氣不足, 陽氣不足,溫煦推動的力量就減弱,血液循環受阻,氣機不暢,容易產生血淤,而引發痛經、經色暗、血塊、月經延期、白帶增多、手足冰冷、頭痛、腰酸、乳房脹痛、面色蒼白,經期前後易感冒、腹瀉等症狀。

 

許多女子,先天體質較虛寒、怕冷、血壓偏低;再吃冰,容易加重手腳冰冷、頭暈、貧血等虛寒現象。常吃冰的人,脂肪易集中在小腹,變成「小腹婆」或「大腹婆」。尤其是「子宮」,它是孕育胎兒的地方,更需要保暖(男生睪丸在體外,它要涼爽才有利於精蟲的存活)。常吃冰,子宮寒,不容易受孕,甚至於長肌瘤、血崩、流產喔!

 

吃冰也會影響發育,造成生長遲滯,正值發育期的青少年和父母們,要特別注意「戒冰品」!許多人表示他們不吃冰冷飲,何以也會莫名其妙的經常頭痛、脖子酸、肩胛或肩頸僵硬呢?殊不知,人在滿頭大汗時,進入溫度極低的冷氣房,或吹到強而冷的風時;原本汗流浹背時毛孔是張開的,一入冷氣房,汗腺馬上收縮,是「熱漲冷縮」的效應,身體裡頭的「濕氣」出不來,加上外來的「寒氣」和「風」,就會有頭痛等身體不適一系列的症狀出現。

 

「溫水刷牙」能固齒補腎

 

據說,世界上最早發明牙刷的是「釋迦牟尼佛」,因為他非常注意衛生,一吃完東西馬上要刷牙,或許你會好奇在那個年代要用什麼東西刷牙呢?正確答案是「楊柳枝」。怎麼做呢?將楊柳枝泡在水裡,刷牙時,用牙齒一咬纖維就散開了。我二千年到印度恆河邊上的瓦那那西朝聖時,還看到有人賣楊柳枝,現在到印度還可以買到用楊柳枝萃取的牙膏,聽說潔牙效果很好。

 

刷牙潄口取用的「水溫」也是有學問,必須要講究的,尤其是在天寒地凍的冬季, 從水龍頭流出來的水是冰冷的,最好能加點熱水,變成「溫水」(35 ℃~36℃左右) 再刷牙。因為人體口腔是恆溫的,牙齒、牙齦維持在35℃~36℃左右較舒服,能分泌各種消化腺體、津液、口水和進行新陳代謝。

 

一般我們冬天起床刷牙,打開水龍頭,水溫大約在9℃~13℃左右(有時更低), 水一入口,牙齒有瞬間被凍僵的感覺,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體驗。天冷,我們喜歡吃熱食、熱湯或火鍋取暖產熱(約70℃~ 90℃),當牙齒、牙齦經常在這種驟冷驟熱的溫度刺激下,容易出現各種不適,久而久之,牙齒就容易鬆動脫落,牙齦萎縮,而縮短牙齒的壽命。建議每天三餐進食的溫度不要太冷、太熱,飯後要漱口或清潔牙縫, 以保持口腔的潔淨,預防牙菌侵蝕,造成牙齦、牙周等不適。

 

除了用溫水刷牙外,最好能經常按摩牙齦,可用等量的「骨碎補、續斷、白芷、細辛」等中藥材研粉,或用「食鹽」按摩牙床,有固齒、預防牙周病,避免牙齒牙齦過早鬆動、萎縮,而縮短牙齒使用的壽命。此外多吃「粗纖維」的食物,並細細咀嚼, 磨練牙齒,能促進牙齦、牙槽的血液循環,以防止牙齦早衰、萎縮。

 

有些人刷牙時會流血,牙齦經常紅腫疼痛,有可能是牙齒或牙齦發炎,或已進入牙周病的前期,請儘快看牙醫;若看了牙醫仍沒什麼進展,請找中醫師,有可能是腸胃問題引起的,那麼改善腸胃功能,吃些清胃火的藥即能獲得改善。

 

若刷牙時經常流血、口臭,且牙齦萎縮,牙齒變長,齒縫變大,牙齒鬆動、移位,可能是牙周病,最好到牙科診所檢查。並選用軟毛牙刷,牙刷的面跟牙齒呈四十五度,不要垂直刷洗,以免傷害牙肉,引起細菌感染,並應經常保持口腔清潔。

 

民間有個說法:拔牙,或牙齒、牙齦紅腫疼痛時,最好少吃「魚鮮水產」等腥味重的海產類食物,因為海鮮類蛋白質含量高,令傷口不容易癒合和消腫。另外一個禁忌說法是,有些魚類性味甘溫,如鱔魚、草魚、鯰魚、鰱魚、帶魚等;如果牙齒已發炎紅腫,再吃了這些溫性的魚類,豈不是火上加油,讓傷口或紅腫的牙齦更不容易消腫和癒合嗎?

 


本文摘自《健康少病有妙方》/葉曉縈(中醫師)/原水


早安健康作者葉曉縈 | 早安健康 – 2016年4月23日

 

 

 
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414748、07-2419575

委任期貨商:大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
證券商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uincy1550 的頭像
    quincy1550

    新百王證券

    quincy15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