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行銷線上/廣告預算的迷思

 


廣告預算金額通常很龐大,不僅在企業策略上有不同的觀點,因而導致緊縮或加碼,在會計處理上有當作費用處理者,有視為投資機會者,在公司財務報表上呈現不同的結果。

傳統上都把廣告預算當作費用處理,在損益表上視為獲利的減項,費用支出愈多,公司獲利愈少。品牌權益(Brand Equity)觀念興起後,企業改變傳統思維,採用投資觀念,將品牌及商譽視為公司重要的無形資產,先進的公司更在資產負債表中適度呈現,成為評估事業價值非常關鍵的一個項目。

根據Interbrand今年最新統計資料顯示,2015年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中,蘋果電腦以2,469億美元,連莊榜首,Google以1,736億美元,繼續排名第二,微軟則以1,155億美元,擠下可口可樂,躍升為第三名。

廣告預算當作費用列支或視為投資處理,不僅在公司財務報表上呈現不同的結果,也會嚴重影響企業策略選擇。

主張當作費用列支者,認為節省廣告支出方為上策,才有機會獲取更大利潤,至於創造銷售績效則是銷售部門的職責,因此抱持本位主義心態,力行節省廣告支出,盡可能減少廣告活動,結果造成行銷力道愈來愈衰弱,競爭力量愈來愈式微的惡性循環。

堅持當作投資機會處理者,篤信「廣告庫存」觀念,認為庫存飽滿的廣告,除了可拉抬廣告的傳播效果之外,還有助於支援銷售活動,因此主張審慎規劃廣告活動,積極主動出擊,將公司整體行銷績效推到最高峰,結果造成行銷士氣愈來愈旺盛,競爭優勢愈來愈強勁的良性循環。

一樣的廣告活動因為觀點不同,造成大相逕庭的結果,其中潛藏著幾項耐人尋味的原理。

廣告界有一句名言,「廣告投入中有一半是被浪費掉的,既知被浪費,何不設法解決?問題在於不知道哪一半被浪費掉」。廣告有門檻效果及遞延效果,前者是指廣告投入必須超過某一定金額(門檻)才會開始產生效果,後者是指今天所刊播的廣告不見得馬上見效,而是會遞延到未來一段時日才逐漸呈現效果。

基於這兩種效果,廣告常被當作行銷決策的犧牲品,每當公司檢討費用支出效果或需要縮減預算時,廣告常是第一個被檢討的對象,淪為被縮減的科目。主要原因不外乎幾個,第一、減少費用支出,有助於立即增加短期獲利;第二、縮減廣告預算,暫時感受不到對行銷活動的影響;第三、廣告預算金額龐大,縮減廣告預算相對容易而且效果明顯;第四、廣告只是行銷組合所延伸的推廣組合因素之一,對行銷績效直接貢獻有限。

縮減廣告預算雖然簡單省事,短期內看不出有何負面影響,但是常會出現殺雞取卵效應,一旦驚覺事態嚴重時,即使努力亡羊補牢,一下子投入大筆預算都無濟於事。企業與市場(消費者)脫節後,要再挽回品牌形象與公司商譽,即使投入幾倍廣告預算,都不見得能如願達到目的,這就是許多廠商願意持續不斷維持廣告投資的原因。

廣告預算到底是一種費用或投資,仁智互見,方向各異,這個屬於公司高層策略決策的範疇,其影響層面甚為深遠。抱持費用觀點的廠商,市場活動顯得消極、退縮、活力盡失,甚至節節敗退,容易進入惡性循環。主張投資觀點者,整個經營活動顯得積極、進取、聲勢浩大,戰力十足,有機會創造良性循環效果 。

 

 

(作者是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)2016-08-19 經濟日報 林隆儀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414748、07-2419575

委任期貨商:大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
證券商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uincy1550 的頭像
    quincy1550

    新百王證券

    quincy15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